只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才是合乎主意且为神所喜悦的吗?
原讲道标题:圣洁真神(A Real and Holy God)
讲道人:乔纳森·戴克斯(Jonathan Dykes)
翻译:王光裕;校对:宋点点、王泓崧
译者按:本文译自我所在的悉尼麦考瑞浸信会(Macquarie Baptist Church)牧者乔纳森弟兄的讲道。所讲经文为《使徒行传》4章32节至5章11节。这段经文或许是历史上在神学与经济学交叉领域被误解最多的经文之一,曾有不少学者或政客以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背书,甚至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才是合乎主意且为神所喜悦的。那么,这段经文究竟讲了什么?
译者注:本文所涉经文的英文版均采纳NIV译本,中文版主要参照圣经当代译本修订版(CCB)。新标点和合本(CUNPSS)译本将在文末摘录,以供参考。
经文:
(第四章)32当时所有信徒都同心同意,没有人说他的财物只属于自己,他们凡物共用。33使徒充满能力,继续为主耶稣的复活作见证,众人也都蒙了大恩。34他们中间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凡有田产房屋的都陆续将他们的房产卖了,把得到的钱拿来,35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的需要来分配。36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就是“劝慰者”的意思。37他卖了自己的田地,把钱拿来,放在使徒的脚前。[1]
(Acts 4) 32 All the believers were one in heart and mind. No one claimed that any of their possessions was their own, but they shared everything they had. 33 With great power the apostles continued to testify to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Jesus. And God’s grace was so powerfully at work in them all 34 that there were no needy persons among them. For from time to time those who owned their land or houses sold them, brought the money from the sales 35 and put it at the apostles’ feet, and it was distributed to anyone who had need. 36 Joseph, a Levite from Cyprus, whom the apostles called Barnabas (which means “son of encouragement"), 37 sold a field he owned and brought the money and put it at the apostles’ feet.
(第五章)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妻子撒非拉把田产卖了。2他私底下把钱留了一部分,妻子也知道这件事。他把其余的那部分带来,放在使徒的脚前。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旦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卖地的钱私自留了一部分呢?4田地没有卖的时候,岂不属于你?即使卖了,卖地的钱也岂不由你支配?而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这不是欺骗人,而是欺骗神。”5亚拿尼亚一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非常惧怕。6有几个青年人来把他的尸体裹起来,抬出去埋葬了。7大约过了三小时,亚拿尼亚的妻子也进来了,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8彼得问她:“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钱,就这么多吗?”她说:“是的,就这么多。”9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10撒非拉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青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非常惧怕。[2]
(Acts 5) 1 Now a man named Ananias, together with his wife Sapphira, also sold a piece of property. 2 With his wife’s full knowledge he kept back part of the money for himself, but brought the rest and put it at the apostles’ feet. 3 The Peter said, “Ananias, how is it that Satan has so filled your heart that you have lied to the Holy Spirit and have kept for yourself some of the money you received for the land? 4 Didn’t it belong to you before it was sold? And after it was sold, wasn’t the money at your disposal? What made you think of doing such a thing? You have not lied just to human beings but to God." 5 When Ananias heard this, he fell down and died. And great fear seized all who heard what had happened. 6 Then some young men came forward, wrapped up his body, and carried him out and buried him. 7 About three hours later his wife came in, not knowing what had happened. 8 Peter asked her, “Tell me, is this the price you and Ananias got for the land?" “Yes," she said, “that is the price." 9 Peter said to her, “How could you conspire to test the Spirit of the Lord? Listen! The feet of the men who buried your husband are at the door, and they will carry you out also." 10 At that moment she fell down at his feet and died. Then the young men came in and, finding her dead, carried her out and buried her beside her husband. 11 Great fear seized the whole church and all who heard about these events.
讲道正文:
工程师与法官的故事
当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工程系在全校名声很好,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具有一种“我能”的态度。我也学习了一些建筑系课程,而这两个系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建筑系的通常认为工程系的都是一群笨蛋,因为他们对生活中大多数问题的处理方案只有一个词:混凝土。(笑)工程师的生命中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用混凝土解决的。而在工程系这方面,他们认为建筑系的都是些提着女式手提包的娘娘腔,企图像种植紫罗兰花一样建造世界。(笑)不得不说,当我读完四年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描述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笑)对不起冒犯大家了。
对于工程师来说,似乎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不能逾越的高山。所以,我对刊登在《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的下面这则故事并不感到惊讶。23岁的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学生马修·理查森(Matthew Richardson)收到一封邀请邮件,邀请他到北京就全球经济发表演讲。虽然他知道自己对经济学一无所知,但由于他认为自己只是被邀请对高中生进行演讲,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工程师……他对自己说,为什么不试试呢。所以,他来到大学的教科书书店,买了最新版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教科书,阅读了教科书,然后飞往北京。当他抵达北京,他已经在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准备好了两小时的演讲内容。而此时,可怕的真相显露了:这位理查森与美国的一位全球金融市场的知名专家同名。当牛津的理查森着陆北京,他得知演讲的对象不是中学生,而是对在读的博士生;演讲的时间不是两小时,而是整整三天。但是,作为一个工程师……(笑)他对自己说,既然大老远来了,怎么能现在就走呢。于是,在前两天,他阅读了教科书,坐在笔记本前,看起来似乎是对着自己的笔记在讲课,他甚至经常在白板上画图表,以此强调一些讲到的重点。到了第二天将近结束的时候,当他已经讲到教科书的倒数第二章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撑不到第三天结束了。(笑)于是他躲到城市的另一边,第二天悄悄飞回伦敦。当真正的理查森教授知道这件事后,他说,“模仿是最真诚的恭维,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大有前途”。
李·史卓博(Lee Strobel)在《基督信仰再思》(The Case for Faith)中讲了一个有关美国库克郡(Cook County)刑事法庭法官韦恩·奥尔森(Wayne Olson)的故事。据史卓博介绍,奥尔森法官机智聪明,非常外向,有着惊人的酒量,并且是好好先生,受众人喜爱。当史卓博在《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做编辑的时候,奥尔森经常透露些内部获得的新闻给他,而这对于做记者的史卓博非常受用。史卓博说,他们经常发邮件,他也将奥尔森视为朋友。然后有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奥尔森的办公室装入窃听器。他们总共录取了250段对话,在这些对话中,有很多记录了奥尔森收取贿赂,操纵判决,把“公正”卖给出钱最高的人。最后,他被指控55项受贿罪及勒索罪。那个时候,史卓博还不是基督徒,不过他说他在那时感到自己被欺骗和背叛,并且非常生气,因为奥尔森践踏了他自己发誓拥护的法律。
当我们把工程师和法官的故事连起来看,我想我们大概都会对那工程师更宽大仁慈而不是那法官,为什么是这样?他们两个人都是作假而伪善的例子,从本质上来说,伪善就是假装成为那个不是你的人,所以它总是包括了欺骗、虚假、背叛等元素。假想一下,如果我们就这两个故事在街上对民意进行测试,那么工程师的故事或许会收获欢笑,而法官的故事却不会。为什么?或许有不少原因,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宣称代表正义的是法官,而不是工程师。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同意,正义是崇高的,是压倒腐败的,正义具有伟大的价值。所以,当人们知悉那些向伟大价值宣誓的人实际上却是骗子的时候,人们不禁要怀疑,正义到底是否存在过?如果法官都腐败,正义要如何才能实现?
这正是为什么伪善对人们具有那么大的破坏性,人们通常希望,那真善的、崇高的、纯洁的、超越腐败的正义是真实存在的,然而伪善却将其摧毁。
与神同在的果实(4:32-37)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很多组织被贴上过“伪善”的标签,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基督教的团体,尤其是当我们跌倒的时候。不过,无论我们如何隐藏真实的自我,上帝又怎么会只看我们所带的面具呢。经文告诉我们要尽心尽意,人常看外表,但上帝却只看内心。而使徒行传4-5章讲的正是这外在表现与真实内心的差别。
使徒行传4章结尾部分的故事要从第3章说起,使徒彼得治愈了一个40岁的瘸脚乞丐,他从未直立行走,那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神迹,耶路撒冷人都听说了这事。如路加所说,许多人因此赞美神。随后,彼得和约翰被捕,押到了祭司长和长老那里问话。路加说,彼得被圣灵充满,叙说神迹是奉主耶稣基督之名才成就的。他们在被威胁后得释放,随后回到耶路撒冷与信徒同在(4章23节),并一同祷告。在第31节,路加说,“他们聚会的地方震动起来,他们都被圣灵充满,放胆传扬神的道”。[3]
随后,在第4章的最后部分,路加向我们展示了最早期的基督徒们共同生活的特点,他强调了四个方面。
首先,信徒们的合一是完全的。路加在第32节说:“当时所有的信徒都同心同意”。[4]这里的“合一”并不是指信徒在所有方面完全保持“一致”,也不是指某一组织或者教派的内部“团结”,而是指思想上、意愿上、目标上和爱里的合一。让我们想一下耶稣,他为门徒们祷告,约翰福音16章,祈求他们能够如祂与天父般的合一。信徒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种合一。
其次,信徒们的慷慨是毫无保留的。路加在第32节说强调道:“没有人说他的财物只属于自己,他们凡物共用”。[5]所有的私产,他们都拿来共享。
第三,在第33节,路加说道;“使徒充满能力,继续为主耶稣的复活作见证”。[6]在这里,路加在表达使徒的“见证”时的用词与其他地方表达“偿还债务”时的用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讲道,出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完全的责任感。在看到听到发生在他们身上和身边的所有事后,传讲福音成为了他们无可推诿的责任,除此以外,别无他选。
第四,路加在34至37节说,信徒们对他们中的穷人的关爱是完全舍己的也是完全自愿的。他说,不断地有富有的信徒变卖他们主要的财产(房屋及土地),以所得钱款作为对他们中的穷人的资助。在35和37节,他们把钱拿来,放在使徒脚前。这是一个公开的行为,表明他们将所有的钱款的使用权交予使徒。不止如此,这一行为也是对神的公开敬拜。他们将变卖家产所得的钱款作为对神及神的子民的奉献。随后的经文提到了利未人巴拿巴,根据《旧约》,利未人是以色列人中唯一未被神允诺可进入应许之地的支派。不过在这里,路加说,出生于塞浦路斯的利未人巴拿巴,他却拥有着一块土地,这或许是因为他娶了某个人并因而继承了某块土地。这里提到他,或许是因为他舍己的奉献,从一个利未人到一个土地的所有人,但他却把这块地变卖了,将钱也放在使徒脚前,使他们中的穷人能够获得帮助。
这是一幅美妙的画面:爱,合一,勇敢,公开,诚信。而这些因着耶稣所得的美好,对他们身边的世界也产生着影响。路加在5章13至14节说,其余的人不敢加入他们,但所有人都高度赞扬他们。这实在是非常有力的见证。不过在这里,需要明确的一个重点是:这些美好的品格是与神同在而得的硕果。
这是一个神迹,而不是基督教共产主义,这与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理念毫无关系。(译者补充:事实上,在5章4节中,使徒彼得以反问的方式重申了私人具有其财产权,“田地没有卖的时候,岂不属于你?即使卖了,卖地的钱也岂不由你支配?”)[7]
如在第3章中记载的神迹,使徒们在被迫害时候的勇敢,在被威胁时候展现的勇气,他们向全世界作的见证,他们的慷慨,关爱,所有这些外在的行为,都是因着圣灵充满了他们的内心。这即是一切的动力,祂,是这一切的动力。圣灵的做工带来了荣耀神的行为。整个故事展现了神在祂的子民中掌权的硕果。
当你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免会对照自己作为基督徒的经历。我们是否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这些果实?我们是在我们这个教会看到这些果实?我们是否在悉尼和我们国家的教会中看到这些果实?如果没有,那又意味着什么?最起码的是,这故事是不是告诉了我们应该去寻求圣灵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做工?你是否真的愿意去寻求?
有时,我们渴望忽视这段经文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我们或许会说,这段经文的背景只是教会的某一特殊时期。确实如此。不过,整本圣经都是如此。或者,当我们看着这段的时候会说,这个标准实在太高了,甚至有一点不合理。但是,新约使徒书信的作者们都在强调这些要点,不是吗?比如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他讨论了合一、慷慨、对耶路撒冷的奉献、对神见证的方式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爱。当教会经历这样的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复兴”时期,如怀特菲尔德(Whitfield)和卫斯理(Wesley),约翰·诺克斯(John Knox),以及乔纳森·爱德华(Jonathan Edwards)和其他人所处的时代。
如果我们的合一、慷慨、见证和相互间的关爱做得并不够,那这段经文是否会推动我们去寻求圣灵的做工在我们内心掌权?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背弃圣灵的代价(5:1-11)
当我们继续看到第五章,在之前的美妙故事之后,路加叙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从第一节到第十一节,与巴拿巴类似,亚拿尼亚和撒非拉也卖了土地,并将钱拿来放到使徒的脚前。但与巴拿巴不同,路加在第二节中写道,他们私底下保留了一部分钱。这本身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第四章最后可以看到,这样的奉献是完全自愿的,没有任何规定说他们必须这样做。所以说,这是自愿的,充满奉献精神的,亚拿尼亚和撒非拉没有任何义务一定要奉献。那么在第三到第四节,彼得为什么要指责他们?问题在哪?如果只看第三节,那似乎是说,问题在于他们保留了一部分钱。但当我们继续看第四节,彼得指出,他们没有奉献的义务,他们完全有权利完全保留卖地所得的钱财。所以,问题在于,如彼得所说,亚拿尼亚让撒旦充满了内心,他向圣灵撒了谎。第五节,当亚拿尼亚听着彼得训责的时候,倒地而亡。
三个小时后,撒非拉走进来,她完全不知道发生在她丈夫身上的事。第七节,彼得问她,“你们卖地的钱就这么多?”[8]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但是撒非拉说,“是的,就这么多。”[9]彼得看着她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10]第十节,撒非拉也倒地而亡。
所以说,亚拿尼亚和撒非拉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只是给了一部分钱,而在于他们只给了一部分,但假装已经给了全部。他们想让教会的其他信徒视他们为极其慷慨的奉献者,他们想从他们的奉献中得到归给自己的荣耀。
更糟糕的是,他们蓄意策划了这一切。第三节中彼得用“充满”一词表达了撒旦在他们内心完全占领的地位。换句话说,他们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空间装下他物了。而第二节中路加所用的“私底下保留”一词意味着“欺诈”,表示对他人的欺骗。这也正是亚拿尼亚和撒非拉蓄意所做的事。
不过为什么最后的结局那么糟糕?或者说,让我问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上帝因他们的所做所为而将他们置于死地?
亚拿尼亚和撒非拉所行的是对圣灵的欺骗,却假装是对上帝的公开敬拜。他们身处一个与神同在的教会,一个被圣灵充满而充满爱、自愿、无私、奉献精神的教会,一个公开透明、诚实纯洁的教会,但他们却以谎言与之相伴。他们假装自己的奉献行为是圣灵做工的果实,但事实上确是撒旦做工的谎言恶果。正因对上帝的如此背弃,祂将他们置于死地。
其实我们无需震惊或惊讶,思考一下《圣经》中其他被主直接置于死地的人。在《利未记》第十章,拿答和亚比户因为不听从上帝的吩咐,擅自进入会幕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第二节经文写道,“于是,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吞噬了他们,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11]他们这样靠近耶和华神的做法不敬也不相称。在《撒母耳记下》第六章中,以色列人将约柜置于牛车上运回耶路撒冷,因牛失蹄,乌撒违背律法,伸手去扶约柜——神的宝座,第七节经文写道,“耶和华就向乌撒发怒,因他的不敬而击杀了他,他死在了约柜旁边。”[12]
不只是《旧约》,在《新约》中,《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保罗叱责哥林多教会领受圣餐的方式。保罗责备他们在以不正确的心态领受圣餐,因为他们没有先自我省察。他们来到教会,领受圣餐,吃主的饼,喝主的杯,以此在神面前宣称基督为了他们的罪而死。保罗指责他们让罪隐藏在内心而不去审视。保罗警醒他们说,“如果你们这样做,你们就是自食审判。”[13]第三十节说道,“正因如此,你们当中有许多人身体软弱,疾病缠身,死亡的也不少。”[14]上帝将哥林多教会的一些人置于死地,因为他们领受圣餐的心态。
当你每一次领受圣餐,你是否在叩开上帝所禁忌之门?你是否警醒自己,在领受这一圣餐的时候,是否有正确的心态,宣称希望基督耶稣的死能洗净自身的罪,但在内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是否会因为在这里领受圣餐,而招致上帝的不悦并将你我击倒?
在每一个例子中,那些被上帝置于死地的,都是因着他们以错误的心态来到神的面前,无论是《旧约》中与律法相背的行为,还是新约中表里不一的行为。无论哪一种,都无以体现神应得的敬拜。
路加所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就近主的心态,我们敬拜祂的方式绝非无关紧要。《希伯来书》十二章的最后写道,“所以,既然我们承受的是一个不能被震动的国度,就要感恩,用虔诚和敬畏的心事奉上帝,讨祂喜悦。因为我们的上帝是烈火。”[15]
早期教会的一个特点即是他们被圣灵充满的纯净和诚实,而那样的环境是亚拿尼亚和撒非拉的谎言所不能存活的。或许今天的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或听到有很多基督徒依然如那日教会般严于神的教诲了。或许,今天的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伪善的时代。
我的一个长老会的朋友一次访问一个教会,教会礼拜结束后,当他走到后台,教会的人正在计算奉献金额。他看到,有一个信封里是空的。不少信徒通常都是把奉献款放在信封里,然后带到教会奉献。当他看到这一幕,他问计算钱的信徒,“这经常发生吗?”答,“每周。”每周?!
关于我们处理钱财,有很多糟糕的例子。或者贪婪我们没有的东西;或者积敛我们所有的而不知分享;或者如这个例子般以错误的方式去奉献。上帝要求祂的子民把正直置于首位,祂将祂自己——圣灵给予我们,这圣灵已是我们所需的全部,祂使我们足以做到这一点。祂要求我们活出无可指摘的人生,诚信、透明、纯洁。活出新我,一个真正的自我。我们外在的行为应当荣耀那圣灵在我们内心的做工。当我们为了自己的荣耀而假意虔诚,我们向上帝撒了谎,假装圣灵行在我们的人生之中。
总结
在我就读高三前夕的圣诞节,我们全家去海边度假。当时正好有一位从海外来悉尼访问的布道者,他在埃平浸信会(Epping Baptist Church)讲道,我们一家便专程赶去听了。讲道者的整场讲道都围绕着一句经文展开,即约翰福音16章14节,当耶稣论及圣灵时,他说:“圣灵将荣耀我。”[16]在讲道之后,我们在回海边前送他和他妻子回市区的酒店。在车内,聊天的内容从他的讲道到其他世俗之事。他当时讲的很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讲话的方式:我坐在后座,听着他与我爸妈、我姐姐还有他的妻子,包括与我的谈话,他说话亲切热情,又让人感受到磐石般的力量。我们把他们送到酒店并告别,在那夜我们回海边的路上,我觉得自己触及到了某种特别的东西,某种我只能用一个“好”字来描述的东西。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感受,但是这位讲道者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以其特别的方式,体现了他信奉的主的品格。
为什么我们对那个工程师仁慈,而对那个法官苛刻呢?因为正义。但是我们作为基督徒,声称代表着更为尊贵而伟大的那唯一的圣洁真神。当我们活在伪善中,我们阻碍了他人认识主的道路。而这,实在是一种过犯。当我们的主耶稣行在这世上的时候,人们通过他,看到了他的父,那位良善、神圣、慈爱、严格、宽容、带给人类无尽恩典的天父。这是耶稣留给我们的例子。所以,让我们像耶稣般前行,不要让伪善阻挡了我们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译者注:
[1] 和合本译文:4:32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3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34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 35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2] 和合本译文:5: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4 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上帝了。” 5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6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7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8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9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10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3] 和合本译文: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上帝的道。
[4] 和合本译文: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
[5] 和合本译文: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6] 和合本译文: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
[7] 和合本译文: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
[8] 和合本译文: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
[9] 和合本译文:就是这些。
[10] 和合本译文: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
[11] 和合本译文: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12] 和合本译文:神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上帝的约柜旁。
[13] 和合本译文: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而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14] 和合本译文: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15] 和合本译文: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16] 和合本译文:他要荣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