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了解到基督的言行一再维护这样重要的资本主义美德,如契约、利润和私有财产,可能会让进步主义者大失所望。例如,考虑祂的“才干寓言”。这则故事的几个人当中,拿走钱埋藏起来的人受到申斥,拿去投资而产生最大回报的人受到称赞和奖励。
作者:劳伦斯·里德(Lawrence W. Reed)
翻译:David Wu
导读:经济教育基金会(FEE)自豪地与青年美国基金会(YAF)合作推出《进步主义者的陈词滥调》。这是一系列有洞察力的评论,涵盖了自由企业、收入不平等和有限政府的话题。本期话题关于耶稣基督对于私有财产的态度。在此特别声明,经济教育基金会作为不隶属任何特定信仰的组织,鼓励对这类问题的其他见解。作者劳伦斯·里德希望读者理解,他的个人观点并不是为任何特定信仰或教派作宣教劝导,而只为阐明他对耶稣基督道德和经济向度的解释。
“耶稣基督是个进步主义者,因为祂主张收入再分配来帮助穷人”
你不需要是一名基督徒,也能了解这一谣言的欺骗性。你可以是持任何一种信仰者,也可以是无神论者。你只需要了解事实。
大概40年前,我头一次听到这样的陈词滥调。作为基督徒,我感到困惑。在基督看来,一个人在他尘世生涯当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接受或拒绝被称为道成肉身和人类救主的祂。这个决定显然非常个人化,是一种个人的和自愿的选择。祂不断强调内在精神的自新比起物质对于人类福祉重要得多。我质疑:“同一位基督,怎可能主张使用武力,把东西从一些人那里夺走,再分给别人呢?”根本无法想象,祂赞成对那些不愿为食品券计划掏钱的人处以罚款或监禁。
“等一下,”你说:“当法利赛人试图诱骗祂谴责罗马强加的税收时,祂难道不是回答‘属于凯撒的当归给凯撒;属于上帝的当归给上帝?’”是的,祂确实说过。在《马太福音》第22章第15-22节,后来在《马可福音》第12章第13-17节。但请注意,一切都取决于,什么真正属于凯撒,什么不属于,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财产权相当有力的认可。基督从没说过像这样的话:“只要凯撒说属于他的,就属于凯撒,无论他想要多少、用什么方式得到、决定怎样来花掉。”
事实上,人们再怎么仔细梳理圣经,也找不到耶稣哪怕吐过一字,其中含有对政治权威强制再分配财富的认可。绝对没有,句号。
“但耶稣难道不是说祂要来维持律法吗?”你问。是的,在《马太福音》5:17-20中,祂宣称:“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除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除,乃是要完成。“在《路加福音》24:44中,祂澄清这一点时说:“摩西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涉我的话,都必然完成。”祂可不是说:“无论政府通过什么律法,我都支持。”祂具体所说的,是指摩西律法(主要是十诫)和祂本人降临的先知预言。
考虑十诫第8条:“不可偷盗。”请注意“偷盗”一词后的句号。无法把这个诫律解读成“不可偷盗,除非另外一个人拥有的比你多。”或者,“不可偷盗,除非你绝对肯定你可以比赚到它的人更好地花费它。”也不是说,“不可偷盗,除非雇佣别人比如政治家为你行此事。”
纵使人们还是试图偷盗,第十条诫命,就是为了把偷盗(和再分配)的主要动机之一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可贪恋”。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你的,就别用手碰它。
在《路加福音》12:13-15中,基督面临再分配的要求。一名心怀怨恨的男子到祂跟前提出请求:“主,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家业。”令沉疾重疴奇迹般痊愈、也令滔天恶浪恢复平静的这位神子,这样答复:“谁立我作你们的仲裁或断事,给你们分家业呢?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之财富不在于他拥有资财万贯。”哇!祂本可以挥挥手,使两人之间的财富均等,但祂却选择了谴责嫉妒。
你会问:“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呢?这不是支持政府福利计划的例子,纵然还不算彻底的再分配?”答案是一个强调的“不”!考虑一下记录在《路加福音》10:29-37中的故事细节:一位旅行者在路边偶遇一男子,该名男子惨遭殴打和抢劫、奄奄一息。这位旅行者做了什么?他立刻使用自己的资源去援助这位男子。他可没有说“给皇帝写封信吧”,还是“去找你的社会服务人员吧”,然后走开。如果这样做,他今天更有可能被当成是“一无是处的撒玛利亚人”,倘若他还被世人记得。
《使徒行传》中提到的早期基督教徒变卖家产并共享收入呢?这听起来像是进步主义的乌托邦。然而,仔细检视,事实表明那些早期基督徒并没有卖掉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也没有被命令或被期待这样做。例如,他们继续在自己的私宅里聚会。信仰、工作和经济研究院的林德赛(Art Lindsley),为 2014年出版的《为了最小的那个:对贫困的圣经答案》贡献了一章。他在其中写道:
“再一次,《使徒行传》的这段经文,根本没有提到国家。这些早期信徒自愿捐献自己的财物,并无强制,皆为自愿。在圣经其他地方,我们看到,基督徒甚至被指示以这种自愿的方式赠予,因为‘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馈赠,不要勉强,不要被迫,因为神喜悦捐得乐意的人。’(《哥林多后书》9:7)。有充分迹象表明私有产权制度仍在实施…”
如果了解到基督的言行一再维护这样重要的资本主义美德,如契约、利润和私有财产,可能会让进步主义者大失所望。例如,考虑祂的“才干寓言”。这则故事的几个人当中,拿走钱埋藏起来的人受到申斥,拿去投资而产生最大回报的人受到称赞和奖励。
虽然不是故事的核心,在基督的“葡萄园工人寓言”中,关于供给-需求的良好教导以及合同的神圣性显而易见。地主提供工钱,以吸引工人从事采摘葡萄的紧急日工。这一日结束时,他意识到必须立即多雇些人手来完成采摘,他给一小时工作开出他付给先前工人一整日的工钱。当全日工人中有一人抱怨时,地主回答说:“朋友,我并非亏负于你。你与我讲定的工钱,不是一个银钱吗?拿你的报酬走吧。给那在后雇用的人和给你的工钱一样,是我愿意的。难道我无权按自己的想法使用自个的钱吗?还是因为我的慷慨让你心生忌妒?”
著名的“黄金法则”出自基督本人之口,在《马太福音》7:12中:“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在《马太福音》19:18中,基督说:“爱邻如己。”祂没有在任何地方有那么一点点暗示,我们应该因为邻人拥有的财富而不爱邻人,或寻求从邻人那里夺走财富。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财产被没收(大多数人不愿,无论如何也不需要一名强盗来让自己与财产分开),那么显然,你也不应该没收他人的财产。
基督教教义告诫贪婪。当代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也如此:“我从未弄明白,为什么想要留住你自己赚的钱、不贪图别人的钱是‘贪婪’。”利用政府的权力攫取另一人的财产,根本不是什么利他主义。基督从来没有暗示过(哪怕只是一点),通过和平的商业活动积累财富是错误的;祂只是恳求人们不要让财富控制或腐蚀他们的人格。这就是为什么他最伟大的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6:10的著名引文中并没有说,金钱是邪恶的。保罗实际上这样说:“因为贪财是万恶之源。有些人因贪恋钱财而偏离信仰、痛苦缠身。”事实上,进步主义者本身何尝无私地放弃金钱?因为他们总在吵闹着要别人的钱,特别是“富人”的钱财。
在《马太福音》19:23中,基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富人难进天国。”进步主义者欢呼:“尤里卡!在这里!祂不喜欢富人”,然后改头换面地夸大这一说法,为现有任何类似于“抢劫彼得付给保罗”的计划辩护。但这一训诫完全符合基督说过的一切:不是嫉妒富人,从富人那里夺财,再给穷人分发“免费”手机的呼吁;而是针对人格的呼吁,是观察到某些人让财富控制他们而非相反。这是一个关于诱惑(诱惑有多种形式,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告诫。难道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不仅仅在富人当中,在穷人当中也有优劣之分?难道我们大家没看到,某些富有的名人因名利而堕落,而别的富人一生纯然正直?难道我们大家都看不到,某些穷人因贫困而灰心丧气,而别的穷人把这当成提升自我的动力?
在基督教义和新约许多其他部分,基督徒——实际上,所有人——得到建议,要“慷慨大度”,照顾家人、帮助穷人、协助孤寡、展现善意并保持最高尚的人格。如何将这一切转变为强制、收买选票、政治性再分配计划等等肮脏勾当,对心怀不轨的撒谎耍赖者来说是个难题。而对于学者来说,圣经实际说了什么、没说什么,都不是什么难题。
摸摸你的良心。考虑证据。留心事实。问问自己:“在帮助穷人的时候,基督所悦的,是你把钱自由捐赠给救世军,还是你在枪口下(注:或其他威胁下)把钱被迫交给福利部门?”
基督丝毫没有装模作样。祂对律法主义者和虚伪的法利赛人热衷担任的慈善公职不感兴趣。祂不屑于他们自私自利的夸口空谈。祂知道这些话通常毫无诚意,绝少体现其一心营私,一路上尽是陷阱和幻觉,最终只是死路一条。由于政治削弱了对帮助穷人所必要的财富创造进程,通过支持政治来维护穷人,对祂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归根结底,祂永远不会推崇一个不起作用的、根植于嫉妒或盗窃的计划。尽管许多现代进步主义者试图把祂说成是政治再分配者,可祂决不是那样。
总结
- 自由意志,而非强迫,是基督教义核心和一贯的要素。
- 说基督呼吁国家利用其权力重新分配财富,根本是无稽之谈。
- 基督认可选择权、慈善、慷慨、善良、个人责任和自愿协作之类的品质——这些品质与依靠强迫资助的再分配计划不可调和。
(本文授权转发,首发于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微信公共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