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om是“神、人类与所有造物融合于公义、完全与愉悦”。Shalom是人类存在的起点也是终点。Shalom(和平与繁荣)不只是伊甸园(应有之义)及永恒之城(将有之义)的特征,也对生活于两者之间的我们给出了最佳的指引。
作者:休·韦奇尔(Hugh Whelchel)
翻译:王光裕;校对:宋点点
想象一下,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城市的边缘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帐篷城”。因为战事,难民们背井离乡,流亡于此。
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故乡历经浩劫,家人惨遭屠杀,敬拜上主的圣所被踏为平地。他们受尽苦难,盼望着有一天能重振旗鼓,夺回自由。这就是公元前6世纪,被驱逐至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所面临的境况。
有一天,从他们的故土寄来了一封信。信来自仍在耶路撒冷的先知耶利米。这封信彻底改变了犹太人对流亡生活的看法。信中写道: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致减少。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29:4-7)
耶利米书这段短文的核心部分是“求那城的和平与繁荣”。在希伯来语中表达和平的词“Shalom",比英语中的和平“peace"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在科尼利厄斯·普兰丁格(Cornelius Plantinga)的著作《此非本义》(Not the Way It’s Supposed to Be)中,他将“Shalom"解释为:
“神、人类与所有造物融合于公义、完全与愉悦。Shalom意指普世的繁荣、完整与愉悦,是一种自然需求得到满足、天赋得以施展的富足状态,是一种能激发喜乐惊奇的状态,因为造物主和救世主敞开大门欢迎祂所喜悦的被造者们。Shalom,换言之,即是事物应有之义。”
在亚当堕落之前的伊甸园,那儿有完美的和平与繁荣,那是万物的极大兴盛,所有事物都归其应有之义。然而亚当的堕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似乎神创秩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开始瓦解,似乎人类再难享有和平与繁荣。
旧约先知对人类堕落到了何等境地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万事万物已经偏离了其应有之义。普兰丁格写道,旧约的先知冀望上帝能再一次让万事万物回到其应有之义。
“他们梦想一个新的时代,扭曲了的归为径直,高低不平的归为平整。愚昧的变得智慧,智慧的变得谦卑。他们梦想这样一个时代,沙漠生长出花朵,群山流淌着红酒。一个没有泪水,不用将武器置于身边也能安睡的时代。人们能够平安地做着有意义的工作。狮子能与羊一同躺下,忘却肉食者的欲望。万物丰盛、良善,充盈着一个又一个惊喜;人类团结在兄弟姐妹般的情谊中;万物和人类仰望神,与祂同行,倚靠神,以祂为乐,动物们从山谷和峭壁间,女人们在街道上,男人们在航船上发出欢快与赞誉的呼喊。”
正如我们所见,普兰丁格对Shalom的定义极为精准,Shalom是“神、人类与所有造物融合于公义、完全与愉悦”。Shalom是人类存在的起点也是终点。在圣经的现代英译本中,我们将Shalom译为和平,但这一翻译并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语义丰富的希伯来词语。
斯科特·考夫曼(Scott Kauffman)写道,Shalom(和平与繁荣)不只是伊甸园(应有之义)及永恒之城(将有之义)的特征,也对生活于两者之间的我们给出了最佳的指引。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