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信仰与自由

教宗方济各的无知程度不下卢克文——他欠穷人的是对市场更深的了解

最近卢克文一篇内容充斥着经济学无知的文章,成了千万人瞩目的热文。正如一位友人所说的,除了批评街头暴徒不义行为那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他对世界的真相一无所知,至少对于经济是如何发展、国家是如何繁荣和衰败一无所知。但就无知程度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而言,他和这位教宗方济各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我们不怪方济各不懂经济学,但我们绝对谴责他傲慢地利用自己的道德权威传播自己的无知。

Original Version (English)

作者:安东尼·戴维斯(Antony Davies)、詹姆斯·哈里根James R.Harrigan

翻译:禅心云起

1633年,伽利略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审判,他被发现有“强烈异端嫌疑”。他的异端邪说是什么呢?宣称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观点:地球绕着太阳转动。比起许多触怒宗教法庭的人,他受的惩罚来的要轻。他“只是”被判软禁,直到1642年去世。

有时就是这样,罗马天主教会的宣判陈腐不堪,无论归咎于教宗保禄五世还是红衣主教贝拉都无关紧要。教会命令伽利略“完全放弃教导或维护这一学说和观点(…)即认为太阳静止于世界的中心,而地球是运动的,从今往后,无论口头还是书面,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坚持、教导或维护这一观点”。

你可能会认为,在一些远远超出神学范畴的事务上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即便是过了386年,也会让教权尤其是教宗,慎之又慎。但你也许错了。因为教宗方济各不止一次,对于一些他并不比普通大学新生更了解的事情,站在布道坛最耀眼之处发表经济观点。

互惠互利的贸易

教宗方济各最近一次对经济学的鲁莽涉足,发生在联合国世界日纪念活动期间。在谈到全球营养问题时,教宗评论道,

“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斗争不会结束,只要市场的逻辑盛行,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利润,结果就会造成食物被贬入纯粹商品之流,受制于金融投机,很少考虑其文化、社会甚至于象征的重要意义。”

按教宗的说法,“市场的逻辑”让人们捱饿。但“市场”本身并无逻辑可言。市场不是个东西,更不用说是一个有知觉的东西了。“市场”是数十亿人之间个人互动的总和。它是世界的一个共同体,数十亿人汇聚其中,既带来供给也带来需求,匹配于另数十亿人的需求和供给。

市场是人们汇聚在一起进行交易的隐喻空间。他们交易形形色色的物品,包括食物。虽然不存在“市场的逻辑”,但存在市场中人的(行动)逻辑,那就是,当交易对双方都有利时,他们才会交易。任何关心全球饥饿乃至世界和平的人,都应该为之鼓掌喝彩。在市场乃至资本发展成熟以前,人们靠抢掠致富。他们从别人那里夺取财富。人们视市场为一种和他人和平合作创造财富的方式来发展

交易无论何时发生,双方都因达成交易而受益。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交易就不会发生。这就是利用市场的逻辑。

也许除了教宗方济各以外,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意外。人类参与的最早金融投机活动中,就有一些和食物有关。金融投机和它衍生出来的“亲戚”——期权和期货合约,恰是作为一种对抗饥饿的手段发展起来的。几个世纪以前,农人承受着巨大风险,因为在知道作物价格之前,他们必须选择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个月。农人耕种的土地越多,他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如果有办法将这种风险转移给别人,农民就承受得起种植更多粮食的风险。金融投机让富有的投资者(今天我们称之为的资本家)在农作物播种之前有能力购买作物,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农作物价格上涨,投机者就会获利。如果农作物价格下跌,投机者就会赔钱。重要的是,投机者将农民背负的一些价格波动风险承担走了,这让农民有能力种植更多的粮食。

利润和风险

利润,不管它的形态是一堆堆黄金还是一袋袋美元,都是可触知、可直接衡量的。风险可不是这样。凡不透过经济交易的表面深入看其本质的,就只会看到美元,并得出这一结论:投机者不过是从辛勤劳作的农人那里吸血的寄生虫。一般人眼光停留在表面,尚可以谅解。基于这种浅见得出道德结论的教宗,则是不可谅解的。

如果这些观点对方济各来说太深奥难懂,那么还有压倒性的证据。经济自由度衡量的是一国政府放任和支持(方济各所斥责的)各种市场的程度。政府通过避免繁重的税收和不必要的监管来任由市场发展。政府(或其它治理机构)通过防止人们互相伤害、促进人们遵守契约来支持市场。

如果我们以经济自由度来列举各个社会,同样的模式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无论是比较各国、各个州还是各座城市,经济自由度高的社会,要比经济自由度低的社会,展现出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成就。并不是说,这种模式适用于一切情况,但它适用的频率如此之高,连方济各从他梵蒂冈的尊位上,对此也应该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联合国对极端贫困的定义是每天生活费低于1.90美元(根据生活成本差异进行调整)。就极端贫困率而言,在经济自由度较低的一半国家,大约是在经济自由度较高的另一半国家的7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自由组织、弗雷泽研究所。2011年录有154国数据。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普通贫困是指每天生活费低于5.5美元(根据生活成本差异进行调整)。就普通贫困率而言,在经济自由度较低的一半国家,大约是在经济自由度较高的另一半国家的3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自由组织、弗雷泽研究所。2011年录有154国数据。

导致我们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那种“市场逻辑”在哪里呢?饥饿和营养不良,根据数据,最有把握的是,存在于那些拒绝市场的国家。方济各所谴责的市场,正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机制

市场危险吗?

如果方济各身边的世界没向他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那么在他之前的世界肯定也展示了。18世纪初,大约95%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那时正处于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发端。由于两者都站稳了脚跟——如果缺少一个,彼此都不可能扎根下来——世界人口猛烈地增加了。全球人口从1800年的8亿人增长到今天的近80亿人。与此同时,极端贫困率从95%下降到10%以下。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极端贫困率下降了10倍,同时人口数量却增加了10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分享了这一份厚礼。那些落在了后面的人身处何方?这立刻让人联想起北朝鲜、古巴和委内瑞拉——刚好是那些和方济各观点一致的地方:市场是所谓应该令人恐惧和受到限制的危险事物。

教宗反复强调市场经济的罪恶。他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本身才是罪孽深重。

遵循方济各经济处方的国家,将直接而肯定地损害该国当中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群体。我们不怪方济各不懂经济学,但我们绝对谴责他傲慢地利用自己的道德权威传播自己的无知。

天主教会花了350年时间才坦承错误并撤回了自身对伽利略的妖魔化。穷人可经不起几个世纪的等待,直到教会一改对市场经济的妖魔化。运转良好的市场令数十亿人摆脱了贫困。也许这个事实太过于明显,只有教宗才看不见。然而,教宗本人生活在人类史上财富集中度最高的辉煌所在之一。他对穷人负有改进自身的义务

他应该意识到其经济学观点的愚昧无知实属可悲,改进应从这里开始。这是每个普通大学新生的必修课。为了穷人,教宗方济各是时候让自己上一课经济学了。

(本文授权转发于私产经济学伦理学微信公众号)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