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不会增加而只会减少不公。
作者: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y)
翻译:David Wu
最近,教宗方济各在法国里昂Chartreux学院会见国际金融学生时,劝诫他们「应该免受金钱的诱惑,摆脱金钱的奴役,警惕金钱给它的崇拜者设下的陷阱」。他还劝告他们不要「盲目地服从市场的无形之手」,而是成为「公平发展的推动者和捍卫者」。
教宗的忠告
我尽管是名职业经济学家,可还颇有些赞同方济各的言论。坦率说,我认为许多同道失之过急——把批评市场之论视作天真而不屑,忽视了激起人们对市场不信任感的老成意见。在独立学院最新文选《教宗方济各和关爱型社会》中,我和同事尽最大努力,与教宗的社会正义呼声展开论争。为了捍卫私有财产和市场价格乃有益的观点,我们是毫不客气的。
至于教宗方济各对里昂学生的具体言论,我希望大家都能同意,金钱的诱惑确实是金钱崇拜者的陷阱(如他所言)。《圣经》教导说,嗜钱是「万恶之源」,而一切宗教传统的人(或无宗教信仰者),无疑都会认识到,一心追求物质财富,并非生活的真谛。
他不完全正确
和教宗的一致到此为止:他轻视「看不见的手」,这是我强烈反对的。我不仅认为这位教宗需要更加充分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身为基督徒,还认为亚当·斯密的著名比喻,揭示了天主待人(祂的堕落儿女)之道。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1776年)中说:
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斯密表明,根本不需要政府推动国内产业,因为追求本身狭隘利益的个人,自己就会去这么做。
这有助于我们明白,教宗方济各提出了一种错误的「二元对立」:他似乎在敦促那些即将进入金融业的人,忽视市场信号和个人利益,以便更好帮助穷人和受压迫者。然而斯密的观点实际是: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只要他们的活动依赖于各方参与者之间合意的交换,最终就会在无意之中促进他人的福利。
看不见的手
是慈爱之手
基督徒尤其应该欣赏资本主义的这一面。就像《创世纪》中约瑟告诉他的兄弟——他们曾谋划加害于他——上帝把他们的恶转化成了对善的服务一样,斯密也把这只「看不见的手」视为一种慈爱的机制。这个机制驾驭着少数人的贪婪和野心,从而为大众广施福址。试想一下:当代自由市场上,成为亿万富翁的唯一途径,就是创造出百千万人日用所需或喜闻乐见的新产品和服务。
如果这只是激励问题,那么教宗方济各也许会反驳说,这只看不见的手,是道不赖的保障网,可人们首先还是应该努力做正确的事。然而,经济学家们的后续工作,为斯密做了补充。一如哈耶克这样的思想家强调,人类对现代全球经济知之甚少。每个人,无论他(她)有多么睿智,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来增进总体福利,所能理解的都只占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为了协调经济活动,为他人提供更佳的服务,人类需要依靠那些蕴于市场价格的信息,就像依赖电话、广播和计算机来传递信息一样。入职金融行业的学生,需要以市场价格(还有盈亏信号)为导向,就像他们需要接受交通信号和语法规则的指导一样。
为了极大促进地球上最贫困地区的物质进步,从而减少不平等,金融业者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那些从事自愿贸易的)企业的盈利能力。追求利润岂能伤及世上穷苦之人?然而,凡是把这种追求当成排斥其他、至高无上目标的人,灵魂确实有受损之虞。在这一点上,教宗还是绝对正确的。
(本文授权转发,首发于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微信公共账号)